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世界艾滋病日特刊——避免误区,认识艾滋

2022年12月01日 17:31 阅读:1879 来源:人民网 编辑:盘北经济开发区 收藏本文

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目前,社会上对艾滋病存在部分认识误区。

误区一:生活接触会感染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目前,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是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可能会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把艾滋病传染给婴幼儿。

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和办公用具,不会感染艾滋病。

误区二:感染后马上死亡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病有一个完整的自然过程,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为7—10年,其中有部分感染者发展迅速,潜伏期可短至2—3年;还有部分感染者发展缓慢,潜伏期可延长到12年以上。目前,我国开展了广泛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有效延长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生存期。

误区三:有高危行为,马上就能检出是否感染

从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血液,到人体产生艾滋病病毒抗体,并能用目前的检测方法检查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之前的这段时期,称为窗口期。窗口期一般为2周到3个月。因此,高危行为发生后要知道是否感染了艾滋病毒,需要在窗口期过后再进行检测。

误区四:外表健康就没感染艾滋病病毒

看上去健康的人并不能说明其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是否感染HIV需要在窗口期后进行血液HIV检测,仅凭外表不能判断是否感染了HIV,处于潜伏期的HIV携带者外表和正常人没有任何区别。

误区五:艾滋病不能根治,检测没用

艾滋病目前虽然不能治愈,但完全可以治疗。目前国内艾滋病诊治工作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HIV感染者未能及早被发现,大部分感染者在进入艾滋病发病期后才被确诊,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艾滋病其实就是一种慢性病,如果及早开展抗病毒治疗,寿命可延长30年以上,生存时间几乎和常人无异。

误区六:HIV携带者一定患艾滋病

HIV是一种破坏人体CD4免疫细胞的病毒,通过正确用药,可以多年携带HIV而不发展为艾滋病。当HIV发展为机会感染或CD4细胞降到200以下才会确诊为艾滋病。

误区七:感染了检测不出来的HIV病毒

艾滋病病毒分为HIV—1型和HIV-2型,在每型又包含不同的亚型。随着病毒的变异,亚型还可能增加。有的人在网上看到HIV是高变异病毒 ,即使没有检测出来,也认为自己感染了HIV,恐惧的死去活来。其实,无论它怎么变异,都是HIV,核心的特点是不会变的,而抗体的测试就是针对这个特点进行的,因此,是完全可以测出来HIV病毒的。

误区八:蚊虫叮咬会传播HIV

相关研究没有发现支持这一看法的证据,即使是在有很多蚊子和AIDS病例地区,也没有发现蚊子会传染艾滋病。当蚊虫叮咬人体时,它们不会将之前叮咬的人或动物的血液注射到下一个对象体内。此外,HIV在昆虫体内只能存活很短的时间。

误区九:不必过于担心,HIV有药治疗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正在改善HIV阳性患者的生活,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命。但是,这种药物价格昂贵,而且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够治愈患者。此外,HIV的抗药性使得治疗越来越难。

误区十:艾滋病治疗费用全靠自己

中国艾滋病防治政策措施是“四免一关怀”:免费提供抗毒药物、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免收上学费用:对艾滋病病的孤儿免收上学费用及对艾滋病患者家庭实施关怀救助。

☆不慎接触病毒的应急处理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可存活数小时到数天。100℃20分钟可将其完全灭活、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一旦皮肤被划破并有接触病毒的危险,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把伤口表面的血液挤出来,然后用消毒剂清洗,如果没有消毒剂,用肥皂或者大量的清水冲洗也可降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