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六盘水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4年1月31日在六盘水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李 巍
李巍在六盘水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黄蜀锦 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政府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国发〔2022〕2号文件,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开展主题教育与推动高质量发展两手抓、两促进,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聚焦聚力防风险、促发展以及大抓工业强市、大抓市场主体、大抓招商引资“1+3”重点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发展态势回升向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57.64亿元、增长3.2%,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3.3%、0.6%、5.7%,经济总量由全省第六位上升至第五位,自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以来首次实现进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0.33亿元、增长14.83%,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9.88%,占比63.7%、提高2.7个百分点,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11.9:44.1:44,其中工业经济占比达39.6%,工业基础更加夯实;民间投资、产业投资、工业投资占比分别达49.2%、60.2%、56.3%,分别提高10.6、6.3、12.9个百分点,特别是民间投资、工业投资分别增长8.5%、10.5%,投资结构更趋合理;数字经济占比预计达35%左右、提高1.3个百分点左右,经济发展活力和韧性持续增强!
——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全员劳动生产率预计达10.64万元/人,较上年提高3300元/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1.15%;规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8.9%;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预计下降2.8%;攻克黏土型锂资源选冶等一批核心技术;作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大,支持传统产业改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等工作突出的地方”,获国务院激励表扬,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和外部牵引更加强劲!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3%、8.1%,均高于经济增速;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762元/月、6120元/年,分别增长8.08%和15.12%;实现省级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零的突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及三级中医医院“零的突破”;大力推进平安凉都建设,钟山区黄土坡街道婚恋家庭纠纷工作法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全市人民群众安全感达到99.07%;“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事非经过不知难。过去一年,需求不足、投资下滑、主要工业产品量价齐跌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防汛抗旱、耕地保护、债务化解、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保卫战、攻坚战、歼灭战一场接一场,经济社会发展受到的冲击远超预期,有些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面对多重任务叠加、多重约束并行、多重目标协同的复杂严峻形势,我们始终保持高质量发展战略定力,积极克服发展之难,主动应对形势之变,在重重考验中办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防风险、促转型、增动能、惠民生的大事、要事、难事和实事,中国式现代化幸福六盘水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一)全力防风险、守底线,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围绕“防风险、促发展”12个专项工作,全市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对本地区本部门的风险问题进行大调研、大排查、大梳理、大起底,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有力有效。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和耕地保护红线。面对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冬春连旱,全力抗干旱保生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75万亩、产量64.9万吨,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面对耕地保护“首考”,集中力量攻坚耕地恢复、违法占耕整改等工作,短时间内解决了过去多年积累的大量耕地保护遗留问题。坚决守住债务风险底线。通过专班化统筹调度,逐笔逐项清理核查债务,全面摸清债务底数,系统研究解决办法;通过抢抓政策机遇,细化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争取债券资金置换高成本、短期限存量债务,在驻市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债务结构得到优化、债务成本不断降低;通过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强化开源节流,最大限度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采取“砸锅卖铁”、盘活资源资产等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实实在在偿还了一批存量债务和拖欠企业账款,债务风险得到缓释,信用环境得到提升,全市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坚决守住生态环保底线。持续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污染天数控制在省要求以内,省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地下水环境质量达标率首次实现“三个100%”,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报表扬。台账化推进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宏盛煤焦化有限公司洗油泄漏事件、水城河生活污水溢流直排、月照机场废水直排等最难啃的环保问题“硬骨头”陆续整改销号。坚决守住社会稳定底线。以主题教育“3+6+2”专项整治为契机,动真碰硬、用心用情推进“问题楼盘”和政府性拆迁遗留问题“两个专项整治”,已销号或达到销号条件项目33个,取得重大进展项目18个,惠及群众21500户70433人;坚持定期研究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玉舍水库环保督察整改遗留问题、明湖片区商业安置遗留问题、六枝猕猴桃基地拖欠土地流转费及欠薪问题等一批涉及群众广、时间跨度长、整改难度大的历史问题得到妥善化解,信访总量件次和人次大幅下降,实现“六个零发生”目标,一批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有效解决!坚决守住安全发展底线。以社会治安“1+5+1”重点工作为切入口,有力整治了一批突出社会治安问题,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分别下降16.04%、22.58%;创新开展未成年人“四防”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未成年人防溺水问题整治成效明显,死亡人数同比下降60%;聚焦火灾防控加强消防工作,全年无亡人火灾事故,万人火灾发生率远低于全省平均值;持续加强危险路段重点监测和隐患整改,从严惩处超载超速、酒后驾车等违法行为,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1.84%、13.5%,死亡人数是近14年最少的一年、是今年全省最少的市(州)。
(二)奋力推进工业强市,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加快构建。围绕打造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系统谋划提出能源及能源化工产业“一二三四”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富矿精开”。着力建设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持续提升煤矿生产能力。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获批省级煤炭找矿项目11个,占全省同类矿产的28.9%。出台推动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方案,有序实施煤矿“六个一批”分类处置,完成技改建设和复产煤矿11个、释放煤炭产能855万吨/年;推动一批涉法涉诉煤矿系统治理取得实质性进展,17个煤矿完成智能化项目改造,煤炭产能、煤矿本质安全水平大幅提升,生产煤矿平均单井规模86.41万吨/年、较上年提高0.91万吨/年、继续保持全省第一。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和巨大的市场冲击,积极组织企业保安全促生产,原煤产量达7601.8万吨、增长2.6%。坚持将煤电作为能源保供的主抓手,持续提升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一批谋划多年的煤电项目落地见效,全省首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在盘江新光电厂建成并网发电,较全省现役统调装机平均煤耗约低20%,为同类型机组世界先进水平;装机容量均为2×66万千瓦的盘南、大湾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建设顺利推进;贵州能源水城2×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正式动工。全年新增燃煤、瓦斯、光伏、风能等电力装机119.11万千瓦,现有电力装机达1340.57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940万千瓦、占全省近四分之一。多措并举加强电煤保供,供应电煤2951.84万吨、增长11.95%,完成发电量482.97亿千瓦时、增长3.69%。聚焦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持续提升产业层级、涵养产业生态。进一步理清以煤焦化为主的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路径,制定《六盘水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和产业发展“一图三清单”,着力打造煤焦油、粗苯、焦炉煤气精深加工3个产业集群。加大龙头企业招引落地,重大项目建设力度空前,现全省单家焦化产能规模最大的六枝美锦“煤—焦—氢”项目一期实现点火烘炉;宏盛焦化历时一年艰辛整改恢复生产;开工建设贵州能源水城煤—焦—化—电循环经济基地项目,让沉睡多年的闲置资产焕发生机;首钢水钢高质量发展焦系统结构调整项目动工建设。随着焦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立足煤、做强煤”的发展态势正在形成。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依托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优势,不断拓展煤机装备和铝加工产业内涵外延,双元铝业技改扩能、湾田矿山设备加工制造及维修等一批重点项目启动建设,博跃新能源充电设备制造和充电站、黑拉嘎智能装备制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盘州市复杂煤层煤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水城铝制家居产业集群获“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认定,制造业保持行稳向好势头,传统煤电产业正向高端装备制造+生产性服务业多元化拓展,“不唯煤”的发展格局呈现新变化!
(三)大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农”工作较好发挥了“压舱石”作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五大行动”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六个专项行动”,着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创收增收、农村宜居宜业。持续加强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识别监测对象3.93万人,并全部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3+1”保障问题实现动态清零;持续加大脱贫群众产业和就业帮扶力度,获得财政衔接补助资金8.58亿元和东西部协作资金1.68亿元,发放惠民惠农政策补贴和跨省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22.67亿元,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6031元、增长11.8%,高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群众认可度提高4.2个百分点,脱贫成效更加稳固、更可持续。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全面完成12.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粮食单产236公斤/亩、较上年提高3公斤/亩;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全力保障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蔬菜、生猪、禽蛋产量分别增长5.2%、0.3%、17.1%,老百姓的“米袋子”和“菜篮子”更加充实。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思路,持续巩固23万亩“两园一田”建设成果,新建面积12万亩,带动猕猴桃、刺梨、茶叶产量分别增长19.7%、2.1%、2.1%,预计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6%左右,盘州刺梨进入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名单,特色产业质效稳步提升。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为载体,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改建农村户厕1.1万余户,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达100%,生活污水治理率高于全省3.8个百分点,乡村面貌发生新变化,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
(四)努力稳投资、促消费,有效需求加快释放。争资争项加力提质。全市上下共同发力、主动出击,共获上级补助资金223.24亿元、增长11.41%,获增发国债项目49个、安排资金14.94亿元,争取专项债券20.41亿元、占全省比例提高1.8个百分点,争取“四化”及新动能基金21.74亿元、总量排各市(州)第二,有力支撑了稳投资。项目建设加力提速。坚持领导干部领衔包保重大项目建设机制,出台项目攻坚十条措施,大力开展停建项目治理和“三个工程”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通过实施系列“组合拳”,42个项目复建盘活,524个重大工程项目完成投资531.3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各市(特区、区)至少都有一个投资50亿元以上的在建重大项目,一批规模体量大、带动效应强的项目建成投产。城镇建设有力推进。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城镇“四改”任务全面完成,尤其是棚户区改造“两年建成、三年收尾”任务圆满收官、完成率在全省名列前茅;市中心城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73.6万平方米,总覆盖面积达640万平方米,惠及20余万人,“夏凉+冬暖”正成为六盘水新的靓丽名片;备受市民关注的凤凰东路全线建成通车,“三地同城”步伐加快;六盘水火车站高铁站房项目设计方案经过不懈努力获批,新型城镇化建设“头号工程”取得重大进展!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商品房销售面积212.29万平方米、增长16.7%,增速全省第一。制定实施促消费十条措施,配套发放商贸消费券资金近2400万元、带动消费4亿元以上,“小红包”带动了“大消费”;开展促消费活动332场、实现销售额10.2亿元,分别增长14.5%和21.7%,商业人气迅速恢复。旅游业加快复苏。突出做好“夏凉、冬雪”文章,入选全国2023年避暑旅游优选地,荣登2023中国候鸟式养老夏季栖息地适宜度指数榜首,接续开展消夏文化避暑旅游季、冬季滑雪季系列活动,六盘水夏季马拉松再现疫前盛况,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成功举办,带动消费持续回升,全年接待国内过夜游客563.19万人次、人均花费超过1000元,均高于疫前水平,“凉文章”、夜经济正迸发出新的活力,凉都正加快“热起来”!
(五)聚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断增强。深入开展大抓市场主体“3221”专项行动,坚持每季度研究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扶持培育工作,市场主体总量达32.34万户、增长12.99%,增速全省第一。持续强化助企纾困。“贵商易”平台注册使用率保持全省前列,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4.14亿元;通过政金企融资对接促成意向性合作项目229个、金额236.63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66%,入企走访解决涉企问题1069个、问题解决率96.13%,真心实意帮助企业解决了一批实际困难。持续强化扶持培育。完善更新“临规”企业培育库,“一企一策”进行梯队培育,全年净增“四上”企业207户、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2户,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在财政资金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全面兑现2022年度工业倍增和新增“四上”企业激励资金6630万元,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力度全省最大。深入推进“产业大招商突破年”。接续开展“双千百场”“夏秋攻势”招商行动,新引进项目512个、投资额703.61亿元,其中优强企业139家、新增产业到位资金255亿元,均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创建“企业之家”,拨付涉企财政资金1.76亿元、惠及企业183户;接续开展五年招商项目“回头看”专项行动,排查问题全部解决,“贵人服务·热忱凉都”营商环境品牌越擦越亮!
(六)尽力兜牢基本民生保障,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更多更大突破。我们坚持节用裕民,民生类重点支出增长6.19%,占比达78.73%、同比提高1.28个百分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以政府过“紧日子”换群众过“好日子”的庄严承诺。高度重视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出台促进就业“2+8”工作方案,深入开展“两拖欠”专项整治,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74亿元,连续3年保持全省第一,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建(改扩建)学校104所、增加学位1.6万余个,水城区县域内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成功创建省级一类示范性幼儿园1所、省级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2所,市民族中学和市第五中学合并整合实现一举多赢;“贵州省能源产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在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六盘水师范学院第一批上划省管。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疫情防控实现平稳有序转段,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获批建设4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新院区正式开诊;荣获“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称号,获评全国健康城市样板市、是全省唯一上榜的城市。同时,我们统筹兼顾,各类社会民生事业加快发展!
各位代表!越是面临复杂严峻形势,越需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施政能力和施政水平。过去一年,我们围绕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更加坚定自觉。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政府工作,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不断强化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成功创建“贵州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获批创建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持续开展全市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暨作风提升活动,全市政府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抗干旱、战地灾、扑山火、护耕地、防爆雷、保稳定,每一天过得都很充实,每一步走得都很坚实,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委带领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级各方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全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市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对标年初提出的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还有一定差距;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不少短板,主要是:产业结构偏重,工业主导产业链条不长、新兴产业规模偏小,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有效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促进居民稳定就业及增收、教育和医疗提质提效、“一老一小”服务保障等民生工作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城市环境面貌和基础设施还需提升、文明规范管理仍显不足;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债务金融、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领域风险隐患还不少;少数干部工作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经济社会的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等。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我们将直面问题,不回避、不推脱、不遮掩,迎难而上,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二、2024年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深入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定不移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落细落实“1+3”重点工作,持续擦亮“三都”名片、加快凝聚“三气”发展、奋力走好“三条”路子,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大改善和产业大招商,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幸福六盘水实践新篇章打牢坚实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努力争取更好结果,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分别增长3.5%左右、6.5%左右、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左右和8.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国家调控范围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8%左右。
当前我市正处于夯基垒台、积厚成势的关键期,要聚焦“扩量、提质、赋能、增效”,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通过“扩量”,进一步壮大经济总量、产业体量和实体数量,推动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通过“提质”,多做有利于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在量的合理增长中实现质的有效提升;通过“赋能”,进一步转换发展方式,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内生动力,以科技创新为产业赋能、为发展探路;通过“增效”,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实现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只要全市上下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扎扎实实把每一件事情干好,就一定能够在多重目标中做到科学平衡,在多重约束中实现有效突破,在高质量发展中后发赶超、创造新的更大成绩!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比较优势大抓工业。深入推进“富矿精开”,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努力打造契合时代特征、富有六盘水特色、在全省产业格局中具有特殊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着力增强主导产业支撑力。全面落实能源及能源化工“一二三四”的发展思路,充分挖掘煤炭产业链各环节的效益,做足“煤文章”。项目化落实煤矿“六个一批”,加快马依西一井、玉舍东井等煤矿建设,推动杨山煤矿、马依东一井等露天开采项目尽快开工,新增释放煤炭产能600万吨/年,全年原煤产量达到8000万吨;支持贵州能源集团加强资源整合,推动民营煤炭企业发展壮大。聚力打造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全面建成盘州、水城煤炭储配基地,力争开工六枝、钟山煤炭储配基地。加快盘南、大湾低热值煤发电和贵州能源水城燃煤发电项目建设,推动盘江新光电厂全面建成并网发电,在乡村合理布局建设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项目,新增电力装机120万千瓦,完成发电量520亿千瓦时以上。坚持以最齐备的前期手续、最先进的设备工艺、最严格的环保能耗要求、最完善的产业链条,促进煤焦电气化产业发展,推动六枝美锦“煤—焦—氢”项目一期、二期建成投产,加快建设贵州能源水城煤—焦—化—电循环经济基地、首钢水钢高质量发展焦系统结构调整、宏盛焦化原址技改和威箐焦化异地搬迁技改等项目,大力推进六枝、水城、盘州等化工园区建设,夯实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基础。
加快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在产业配套上聚焦、在融合发展上发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涵养相互支撑、多点提升的产业生态。支持首钢水钢集团开展低碳冶金技术攻关,推动铁前、钢后、产销研用有效衔接,提升生产稳顺能力;积极发展多元产业,与钢铁主业实现“两翼齐飞”。加快双元铝业二期建设,加大下游中高端项目引进,优化产品结构,完善产业配套,提升产业层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力争铝及铝加工产值突破150亿元。进一步整合资源、合理分工,推动红果装备制造园、六盘水高新区装备制造园集群发展,加快打造高端能矿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大力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深化矿产资源精查详查,着力推动增储上产;以新能源电池材料为切入点,积极融入“电动贵州”建设,推动六枝特区磷酸铁锂项目全面释放产能。加快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发展,努力在新能源重卡、公交、环卫等领域推广实现突破。大力实施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项目,力争水城野龙拢抽水蓄能电站核准启动建设、盘州市共享储能电站开工建设、水城陡箐储能电站建成并网发电。积极培育发展煤基材料、合金材料、生物材料、医药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着力把“燃料”“原料”变成更有附加值的“材料”。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力争年度评估获得“优秀”等次。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大力推进数字融合赋能,促进城镇智慧化改造、乡村数字化建设、旅游场景化创新、政务便捷化服务;依托华为、商飞智能等行业领军企业,在矿山、工业制造、城市治理等领域分步推进大模型应用,引领更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指数达47。深入实施向科技要产能专项行动,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增长6%以上;通过新建布局一批、优化提升一批、整合重组一批、调整淘汰一批,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建设省级复杂煤层创新技术重点实验室、能源化工研究院。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借助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大、鞍钢等优秀科研院所、中央企业、大专院校力量,实现科技创新成果集成应用创新、落地转化。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积极申建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全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00户以上,培育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户以上。
强化开发区“主战场”地位。将今年作为“开发区建设攻坚年”,大力开展首位产业提升、项目攻坚、服务效能提升“三个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力争开发区亩均产出强度提高10%、税收提升5%,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户,首位产业产值占比达到65%以上。突出抓好水电路气讯等配套设施补短板,积极研究破解电价、供水、燃气供应等问题,加强开发区环境建设,提升综合承载力和吸引力。加快六枝经开区美锦铁路专用线、水城经开区煤炭储配中心铁路专用线、贵州能源水城铁路货场专用线建设,推动盘北化工园区铁路专用线前期工作,建成盘南园区瓦窑田铁路货场专用线,提升货物集散和蓄积能力。
(二)全力攻坚项目扩大投资。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继续实行市领导领衔服务、“半年一观摩”等机制,把攻坚举措落实到“谋、争、建、服、管”各环节,开工建设重大工程项目400个以上、完成投资380亿元以上,建成投产50个以上。用长远战略眼光谋划项目,围绕“三资”答“三问”,大力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省级“四化”产业基金等支持,争资增长10%以上;积极推动亚投行贷款项目落地实施。持续优化投资结构,聚焦产业需求加大配套设施建设,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占比50%以上。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启动建设六盘水高铁站站房项目及其附属工程,加快推进盘兴高铁、官山机场和安盘、纳晴、六安高速公路建设;深入实施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加快后箐水库等18座中小型水库建设,建成盘州市水系连通工程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完成交通投资103亿元以上、水利投资10亿元以上。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G基站2500个。全面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严格落实项目资金闭环管理措施,做到“投资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坚决杜绝搞“三个工程”以及“新形象工程”。持续推进闲置低效资产盘活专项行动,重点攻坚盘活16个以上停建、闲置和低效运营的资产项目。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提升实力、魅力、活力为引领,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充分发挥城镇建设拉动有效投资的积极作用。抓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实施,推进详细规划编制,优化城镇空间结构。支持六枝、盘州提升城区宜居品质,促进钟山—水城—六盘水高新区同城化发展,因地制宜提升打造一批重点乡镇。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坚持无体检不更新、先地下后地上,健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提升”的城市体检工作机制,着力打造“一圈两场五位”。持续攻坚城区骨干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动乌蒙大道、钢城大道复工,集中力量加快实施六盘水火车站片区城市更新改造项目。系统推进城市管网排查整治和升级改造,新建改造地下管网175公里;加快集中供热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稳定性、扩大覆盖面,让更多市民在寒冬开启暖居生活。推进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安置房三年清零行动,实施城市危旧房改造2700户以上、老旧小区改造5700户以上,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000套以上。深入推进问题楼盘、政府性拆迁安置问题专项整治,基本完成剩余“保交楼”任务;落实房地产“新十条”等政策,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探索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和二手房、库存商品房、保障性租赁住房转化政策,打通“一二手房”联动通道,引导鼓励房开企业开发康养、避暑等地产。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海绵城市等创建,让我们的城市更加干净整洁、文明规范!
(三)有力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压紧压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责任,切实抓好“3+1”保障,实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提质行动,守好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强化就业和产业帮扶,加大劳务输出、以工代赈等实施力度,确保脱贫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深化农村闲置低效项目资产提质增效,确保年内基本完成盘活任务。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支持多样化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推进粤黔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推动多领域多层次帮扶形成更多成果。
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发展。坚决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重大责任,持续开展耕地占补平衡专项整治,加大补充耕地力度,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强化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防止非农化、非粮化,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新建和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14.3万亩以上;坚持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配套,推动粮油稳面积、增单产,分别完成粮食、油菜种植面积274万亩以上、35.5万亩以上,力争单产均提升2%左右,全面完成省下达粮油储备任务。围绕做足“土特产”文章,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调整产业布局和种植养殖结构,稳定烤烟种植规模,持续深化巩固“两园一田”建设;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培育壮大小黄牛、黑山羊、乌金猪等养殖规模,支持六枝特区、水城区发挥全省养牛大县优势发展肉牛产业,完成“四肉”产量15万吨以上;支持人民小酒、盘县火腿拓宽市场,整体推动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加强农业关键技术攻关和农机推广应用,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0%以上。推进原料基地与加工企业优化布局,稳步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工程,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发展水平。
深入推进乡村建设。坚持示范引领、分步推进,推广“五型”村居等经验,创建“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示范村30个以上。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动村庄规划管控全覆盖,整村推进改厕、改圈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5%以上,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运覆盖率保持95%以上。扎实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更好发挥村规民约作用,让文明乡风在广大乡村蔚然成风!
(四)大力激发和释放消费潜能。落实“消费促进年”活动部署,持续丰富消费场景、提振市场信心,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
全面提振旅游消费。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深入推进“四大行动”,丰富完善“四季四美”旅游产品体系,力争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长5%左右,游客人均花费增长5%左右、达到1050元以上。加大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大力推动文旅、体旅、教旅、农旅、工旅、商旅跨界融合,推出旅游融合业态8个以上;持续推进野玉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整体提升;培育新增四星级以上标准高品质酒店、省级旅游品牌各1家以上,新增等级旅游民宿10家以上;盘活旅游领域存量项目6个以上。进一步做足“夏凉、冬雪”文章,全方位系统策划消夏文化避暑旅游季系列活动,持续提升“六马”吸引力,实现由“赛事”向“赛季”转变;持续发力打响“南国冰雪城”独特品牌,联动打造“滑雪+”组合产品,擦亮“水城烙锅”等名片,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凉都魅力。发挥“县县通高铁”优势,大力推广“小车小团”,积极参与省“支支串飞”,加快复航主要客源地航线并适时增加航班,强化与周边地区联动,通过经停、中转、联程等方式缩短游客在途时间,提升“快进慢游”的旅途体验感。
扩大重点领域消费。立足“旅居城市”定位,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大力促进服务模式、业态产品推陈出新,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稳定和扩大汽车、家电、成品油等传统消费,常态化开展多形式、多要素的联动促销,推动二手车、旧家电等以旧换新,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300场以上;持续开展“住房外销”,加大避暑、康养、养老等地产供给,探索存量住房发展长租度假房、避暑房。加快培育壮大新型消费,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积极发展网络电商、数字消费等业态,推进盘州市日用品集采集配试点县建设;充分挖掘城市特色,打造凉都特色商品、凉都伴手礼,提升“六盘水老字号”服务能力。加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拓展东西部消费协作对接渠道。开展放心消费行动,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保障城乡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群体合法权益。以夜经济为载体培育城市商圈,因地制宜打造夜经济集聚区,支持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等有序开展演出,鼓励引导特色小店、老字号店等延时错时或24小时经营,让“流光溢彩夜凉都”绽放精彩。
(五)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能。有序推进机构改革。落实建设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工作方案,加快推动土地资源配置、数据流通交易、农业农村等各领域改革事项落地。聚焦“精干、精准、精简”,制定出台政策措施,大力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结合产业布局、功能定位等开展优化整合。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聚焦主责主业加快国有企业市场化、实体化转型发展;聚焦煤炭全产业链发展,打造能源龙头企业。大力推进能源改革,落实煤电容量电价机制,推动特殊和稀缺煤种置换动力煤取得突破;持续深化煤电联营、煤电和新能源联营,促进多能互补、协同发展。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主动参与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与中山市密切协作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上取得新进展;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节点优势,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各类重大开放活动,紧盯东南亚等海外市场需求,扶持培育更多适销对路的产品,加快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实施外资外贸倍增行动,新增外贸实绩企业5家以上。
大力开展产业大招商、促进营商环境大改善。在制定工业主导产业“一图三清单”基础上,加快制定农业、旅游业、生产性服务业“一图三清单”,把产业招商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发挥驻外办事处“前哨站”作用,新增产业到位资金260亿元以上,工业到位资金占比55%以上。滚动开展五年招商项目“回头看”专项行动,建立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提级研究服务制度,坚持常态化监督检查、选聘义务监督员等做法,加快整治拖欠企业账款、承诺不兑现、融资难融资贵、要素保障不到位、民营企业受到不公平对待等问题,推动新一轮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落地见效。深入推进大抓市场主体“3221”专项行动,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市场主体总量突破35万户,新增“四上”企业150户以上。健全完善常态化政企沟通交流机制,尊重企业家,崇尚企业家精神,拓展“企业之家”服务,真正放下“官架子”,倾力当好“店小二”,做到“有事必到、无事不扰”,让企业在六盘水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发展顺心,以招商项目落地速度和企业满意度,树立“贵人服务·热忱凉都”的好口碑!
(六)扎实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美丽凉都建设,走好喀斯特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子。
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从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等反馈问题整改,以零容忍态度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开展城乡生态环保设施补短板、工业固废综合治理、重点河湖污染治理、秸秆综合利用“四大攻坚突破”。以煤矸石综合利用为主攻方向,积极申报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建立健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市中心城区、县城建成区基本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城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完成省下达目标,让凉都大地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空气更干净!
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加快乌蒙山东部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实施,完成水土流失治理235平方公里、石漠化治理120平方公里。积极申报2024年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落实林长制,扎实开展国土绿化,科学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完成营造林11.21万亩,森林覆盖率保持62%以上。加强城市风貌整体管控,推广城市立体绿化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支持水城区、钟山区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
持续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扎实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加快钢铁、化工、建材、有色等行业企业节能降碳升级改造;推进现役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改造煤电机组装机200万千瓦以上。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推进节约型机关、节水型社会等创建,公共领域新增和更新车辆新能源汽车占比不低于90%,把绿色低碳变成我们的自觉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七)坚决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以深入开展“防风险、促发展”工作为引领,纵深推进12个专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全力守护生命安全。坚持精细化抓安全生产,清醒认识当前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要求极其严格,坚决克服侥幸心理、看客心态、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全面规范完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年度任务清单,落实市、县地方政府领导包保煤矿、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责任制,把主体责任落实到每一台设施设备、每一个环节、每一名人员、每一项制度;深入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扎实开展矿山“双全日”等工作,强化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消防、旅游景区、城镇燃气、危化品、建筑施工、自建房等各领域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打非治违”,全力实现“减量控大遏重保双降”目标。有序开展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强化“点面双控”等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巩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果,有效防范食品药品安全风险。持续推进未成年人“四防”工作,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行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共同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成才。
全力筑牢发展安全。把积极稳妥防范化解债务金融风险作为重中之重,严格落实国家一揽子化债方案等政策措施,健全化债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化债“八个专项工作”,加大存量债务化解力度,坚决防止新增隐性债务。强化重大项目和主导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夯实税源培育基础,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和增长可持续性。较真碰硬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我们要牢记财政的钱是人民的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一定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上、用在老百姓身上!
全力维护稳定安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落实领导干部包案接访下访、各级政府每月研究信访工作机制,注重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发生,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权益保障通道,让老百姓话有处说、事有人管、难有人帮!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凉都,持续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用各级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千家万户的“平安指数”!
(八)尽心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民之所需、群众所盼,关心关注群众的衣食住行、安康乐知,不断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新进展,努力让凉都人民都能在幸福六盘水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坐标”。
就业乃民生之本。我们要以创建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为抓手,多渠道促进农民工、退役军人、易地搬迁群众等群体就业创业,高校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80%以上;认真做好有组织劳务输出、稳岗就业跟踪服务等工作,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实现更高质量转移就业。大力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乡村创建,通过“凉文章”、夜经济等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深入实施“技能六盘水”行动,发挥贵州省能源产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作用,开展各类培训5万人次以上。落实各项人才服务保障政策,持续推进青年友好型成长型城市建设。加大根治欠薪力度,把不拖欠老百姓的“血汗钱”“辛苦钱”作为硬要求,发现一起整治一起,设身处地提升工作质效,决不让恶意欠薪者逍遥法外、辛勤劳动者汗水白流!
让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是所有家长的共同愿望。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教育公平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实施整体提升教育水平“六大攻坚工程”,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5.5%、98.5%、95.6%。结合人口变化趋势,加强基础教育学位供给保障,着力破解划片招生学位供需矛盾,加快“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县”培育,大力解决入学难问题。积极推进基础教育纵向集团化办学,全力打造“龙头高中”,力争创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或特色示范性普通高中2所。推动职业技术教育产教相融,支持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促进特殊教育、民族教育、民办教育规范提质。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强化督导结果运用。完善农村教师队伍补充机制,以县为单位深入开展“国培计划”;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中小学教师减负18条清单,不让无关琐事打扰教育、不以额外负担为难老师!
卫生健康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基础。我们要紧盯人均预期寿命核心指标,大力开展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九个专项行动”,让老百姓治得起病、治得好病。健全完善市县乡村四级优质医疗服务体系,依托东西部协作、省市共建等渠道,更大力度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内涵建设取得新突破,大力推动中医、妇幼、传染、精神等专科医院提质扩能,提升重点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等救治能力;支持市妇幼保健院持续做专做精做强,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县级公立综合医院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推进8个以上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引领提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能力;通过义诊等方式,大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普惠可及、下沉群众家门口,持续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让健康六盘水更加可知可感、触手可及!
群众需要物质富足,也期盼精神富有。我们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挖掘传承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三线”文化,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纪念“三线”建设60周年系列活动,弘扬城市精神、塑造城市特有“IP”。用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继续推进文化馆、体育馆等文体场馆低免开放;积极搭建开放大平台、百姓大舞台,办好苗族跳花节、布依族六月六、彝族火把节等文化活动,推动“欢乐下基层、幸福进万家”。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在共同富裕道路上,我们要更加注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托育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项目,重点解决好居家养老、就医用药、康养照护等问题,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加快发展儿童福利事业,努力打造儿童集中养育样板。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提高6%左右和12%左右。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农村“三留守”、城镇困难人员等特殊群体关心关爱,以严密牢靠的社会保障网,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我们要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扎实做好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双拥、外事、侨务、宗教、档案、史志、气象、地震等工作,更好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工商联、社科联和科协、残联、侨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大力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慈善、红十字等事业,进一步营造全市上下、各行各业共推高质量发展、共建幸福六盘水的生动格局!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今年要继续统筹财力,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1)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增收,县、乡级就业公共服务机构覆盖率达100%,村级就业公共服务覆盖率达到80%左右,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科技特派员实现乡镇全覆盖,开展农业技能技术培训1000人次,招募、续聘“西部计划”志愿者800名。(2)增强教育质效,新建、改扩建城区小学7所,新增学位5960个,引进60名以上省外校长、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帮扶。(3)提高卫生健康水平,完成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功能设施建设,新建2个县域医疗次中心,为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开展1次体检,对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初高中学生免费进行1次结核筛查,开展食品安全抽检检测8900批次。(4)完善养老体系,启动3000户、完成20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打造5个示范性社区老年助餐点。(5)优化托幼服务,新建、改扩建12所公办幼儿园,其中建成8所,新增学位1560个;对六盘水市儿童福利中心进行提质改造,面向社会困难残疾儿童开展医疗康复100人次。(6)强化农村公路安全,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事故多发路段治理100处,改造普通公路危桥5座。(7)提升基层消防救援能力,提档升级20个乡镇消防救援站,开展100场消防培训进乡(镇、街道)。(8)丰富文化体育生活,完善9个基层综合文化站(中心)设施设备,建成社区健身路径或3人制篮球场20个,农体工程器材补充维护更新20个。(9)打造宜居环境,新(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9288户,完成8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建成城市(县城)公共停车位1500个,利用人防工程向社会提供停车位1500个,新增城市集中供热覆盖面积60万平方米以上,创建15个“红色物业”示范点,实施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323处。(10)改善生活配套设施,创建1个省级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县,新增定制公交线路10条。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奋进新征程,各级政府必须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做到高站位宽视野、在状态有激情、高标准重落实、敢创新守底线,为凉都人民的幸福生活不懈奋斗。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更加自觉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监察、司法、审计、统计等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政务公开;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积极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让政府工作始终在阳光下运行、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深入转变工作作风。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务实的会、发管用的文、办实在的事,真正让广大一线干部职工从“文山会海”、报表材料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陪陪家人、睡个好觉、亲近自然、释放压力,决不能让基层减负变成一句口号!坚定强化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把每条战线、每个环节的自我革命抓具体、抓深入,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惩治腐败,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公仆本色!
执行力是政府行政的“生命力”,抓落实是政府工作的“主旋律”。政府系统各级干部要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创造性推动工作落实。我们要不折不扣抓落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各项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紧盯全年目标任务,下足绣花功夫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决不能光喊口号、不见行动,决不允许打折扣、搞变通。我们要雷厉风行抓落实。坚持稳决策、快执行,对经过科学论证、已经决定的事情就要快干、干成、干好,树立“靠作风吃饭、拿数据说话、凭实绩交卷”的鲜明导向!我们要求真务实抓落实。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牢记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为人民群众办好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惠民利民的关键要事、解决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决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脱离实际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我们要敢作善为抓落实。大力弘扬创新争先精神,拿出当年“三线”人的闯劲和冲劲,敢为天下先、不走寻常路,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坚决克服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坚决反对“躺平”心态和“等靠要”思想,攻坚克难打开工作新局面、闯出发展新路子!
各位代表!唯有实干,方能笃行;唯有奋斗,方能致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风雨无阻的姿态、风雨兼程的状态迎接有风有雨的常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奋力续写中国式现代化幸福六盘水实践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