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矿精开”,六盘水“富”在哪里?|《推进新型工业化 开创工业新辉煌》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
稳大盘挑大梁,六盘水的根基在工业,优势在工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赋予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光荣使命,省委、省政府提出以“富矿精开”为关键抓手,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提供坚实支撑。
作为老工业城市的六盘水,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按照“立足煤、做强煤、不唯煤”的思路,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矿”上做文章,在“精”上下功夫,让煤、电、钢、材等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材料、新型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新树扎深根”。
“推进新型工业化 开创工业新辉煌”系列报道,将全方位、多角度聚焦我市以“富矿精开”为关键抓手,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做法和成效。
贵州美锦煤—焦—氢项目。孙大方 摄
新的时代,新型工业化之势风起云涌。
历史的车轮正驶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门,在浩浩荡荡的工业发展浪潮中,我们将如何抓住机遇,顺势而动,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众所周知,矿产资源之于工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粮食和血液”,更是必不可少的“引擎和动力”。
贵州,国际地质学界公认的“沉积王国”。数据显示,贵州矿产资源富集,煤、磷、铝、锰等49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
六盘水,被誉为“江南煤都”。一座因“三线”建设而兴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拥有30余种矿产资源,其中煤炭资源量占全省近三分之一,煤层气资源居全省首位,金、石膏、玻璃用砂岩资源量均排全省前三位。
富集的矿产资源是六盘水最突出的比较优势,作为长江以南最大的主焦煤基地,六盘水煤炭资源远景储量达844亿吨,探明储量241.6亿吨,保有储量230.19亿吨,是六盘水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最“富”的家底。
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把“富矿精开”作为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关键抓手,推动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胜势。
知己之长,用己之优。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好“富矿精开”这篇大文章,我们必须要深刻认识六盘水“富”的内涵、“富”的成色、“富”的底蕴。
深厚的工业基因,是我们最强的锐气!
早在明清时期,六盘水的工业就开始发轫。明代后期,水城铅锌矿采冶业开始兴起。清代雍正年间,水城因此而设厅。
据《贵州全省舆地图说·水城厅图说》记载:“(厅城)东北三十里,福集厂出煤烧铅。”作为清代黔铅的第二大厂,这里“烈火熊熊,烟雾缭绕,直冲霄汉,飞鸟不得过”,足见当时的繁盛景象。
这个曾经风光一时的福集厂遗址就在今天的水城区老鹰山街道。1987年,在这里发现了《重建火神庙功德碑》,碑文中刻有“福集厂自乾隆十年开”的字样,记载了200多年前六盘水的工业滥觞。
60年前,因“三线”建设,“六盘水”这个组合性的地名开始走进共和国行政区的版图,走进人们的视野。
“三线”建设时期,10万建设大军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齐聚六盘水,催生了“江南煤都”,孕育了“十里钢城”。
在这里,诞生了贵州省第一个现代化煤矿和第一个百万吨级煤矿,第一个现代化火电机组、第一个百万千瓦级火电厂以及全省最大装机火电厂,诞生了贵州省第一个钢铁厂、第一个水泥厂、第一个化工厂、第一个煤机厂、第一个瓦斯抽放站,开创了贵州工业化的先河,也熔铸了可贵的“三线”精神。
在这里,工业是这个城市最亮的底色,工业基因已融入每一个六盘水人的血脉。
在这里,无工不富、无工不强的理念深入人心,关心工业、尊重企业的氛围十分浓厚,传承工业基因、再创工业辉煌的热情持续高涨。
坚实的发展基础,是我们最大的底气!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六盘水因煤而生、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煤炭是六盘水的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性产业。
60年前“三线”建设披荆斩棘、拓荒创业,书写了六盘水工业发展的辉煌篇章。
40多年改革开放、砥砺前行,形成了六盘水以煤电钢材为支柱的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筑牢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据统计,“三线”建设以来,六盘水累计为国家贡献了16亿吨煤、7600亿度电、8100万吨钢材,在有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工业发展的“大戏”越唱越响亮,越唱越精彩。
坚实的工业基础,造就了一大批工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全市人才“蓄水池”中,工业专业和从事过工业有关工作的占比达到近1/3;铁路网密度高于全国全省水平;工业供水能力、工业用水空间富余、变电站和变电容量等完全能够满足不同区域、不同需求的工业企业。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六盘水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征程中底气满满,信心满满。
重大的历史机遇,是我们最好的福气!
时来易失,赴机在速。如果说,“三线”建设是六盘水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机遇期,那么六盘水一直都是一个被时代垂青的“幸运儿”。
改革开放,让六盘水再次迎来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市内的国有煤矿、钢铁企业嫩芽吐绿,茁壮成长,一些工业产品填补了全国、全省的空白。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电东送”重点工程的实施,六盘水又一次迎来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一批重大工业产业快速布局,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工业城市加快构建。这一时期,六盘水以煤炭、电力、冶金、建材为四大支柱的能源原材料工业体系基本形成,进一步巩固了在全省乃至西南地区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的地位。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赋予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光荣使命,并要求贵州把新型工业化摆在“四化”首位。
2022年1月,国发〔2022〕2号文件提出支持贵州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打造“六大产业基地”。
2024年2月,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富矿精开”推进大会指出,以“富矿精开”为关键抓手,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提供坚实支撑。
机遇,再次摆在了六盘水的面前!
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好“富矿精开”这篇大文章,六盘水以坐不住的使命感和等不起的紧迫感,以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勇气和担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六盘水实践——
贵州美锦煤—焦—氢项目,“近零排放”绿色发展,一块焦煤裂变升级,20余种附加产品渐次落地,“煤—焦—气—化—电—建材—氢能源”完整产业链发展路径愈发明晰;
贵州双元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已经聚集起上下游企业55家,成为全省当前转化率最高、下游产业链最长的铝产业集群。
大湾2×66万千瓦低热值煤电项目,“风光火储”多能互补一体化,有效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
曾挺起贵州工业脊梁的六盘水又一次站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风口,必将续写新的辉煌和荣光!